為了確保家裡清潔,不少家長都會利用漂白水抹地洗廁所或者用來做任何消毒。不過漂白水也可能存在著一些健康危害,根據國外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家中太常使用漂白水的話,兒童出現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恐較高。 原因就是漂白水含有揮發性物質,有機會會傷害肺部而引起發炎。有研究主要是針對6~12歲分別來自荷蘭、芬蘭、西班牙等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共計 9000多名兒童當中有結果發現,常待在由漂白劑清潔環的環境下,兒童將會增加20%的流感風險,以及35%的扁桃腺風險等。 研究表示,就算經過稀釋,漂白水的揮發性物質,依然可能存在於空氣中,進而增加對肺部的傷害、引起發炎,最後在日積月累下,身體就容易出現病症。 所以如果家中還是有幼兒或者健康較敏感的孩子還是最好使用天然清潔劑。 News Source: Link
漂白水(次氯酸鈉)中毒 台北榮總 楊振昌醫師 流行病學 一般家庭中的漂白水(bleach),主要含有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 NaOCl),固態的漂白劑則可能含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H2O2)、過硼酸鈉(sodium perborate, NaBO3)、異三聚氰酸鈉(C3H3N3O3.Na, sodium isocyanurate)與三氯異三聚氰酸鈉(C3Cl3N3O3.Na, sodium trichloroisocyanurate)。次氯酸鈉除可用於家庭衣物漂白外,尚可作為泳池消毒、水純化、紙漿漂白、殺菌或殺真菌劑、洗滌劑與化學合成中間物。根據美國毒藥物中心聯盟 1993 年的統計顯示,當年因次氯酸鈉引起的中毒共 44,293 人,佔了所有個案的 2.5%。 至於國內漂白水中毒的個案,根據臺北榮總毒藥物諮詢中心 1985-1994 年的統計,共有 367 個個案,佔同時期所有個案的 1.15%。 毒理機轉 次氯酸鈉為弱鹼性,一般 pH 值在 9-12,所以對於暴露的部位可以產生刺激作用。另外,次氯酸鈉接觸到口腔、食道或胃黏膜時,可以和水及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碳酸氫鈉與偏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 HClO),而後偏次氯酸再互相作用產生鹽酸與氧分子,造成腐蝕作用。至於次氯酸鈉如與鹽酸作用則可產生氯氣及氫氧化鈉,對呼吸道及黏膜造成刺激,並可能引起化學性肺炎。次氯酸鈉如與氨氣作用,可生成氯胺(NH2Cl),同樣對呼吸道及黏膜會刺激,並可能引起肺炎。而氯胺更可以在遠端小支氣管及肺泡水解,產生偏次氯酸,導致肺炎。吸入異三聚氰酸鹽則可導致肺水腫及支氣管痙攣。 臨床表現 家庭用漂白劑可分為固態與液態兩種,其中漂白液主要含 3-16% 的次氯酸鈉,一般皮膚或眼睛暴露時,可造成刺激,導致輕度的發炎、角膜損傷或頭髮及皮膚的漂白。至於口服時,則會引起嘔吐、咽喉腫脹、口腔與食道的輕度刺激或潰瘍、吐血。此外如吸入,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甚至肺水腫、呼吸衰竭。大量的次氯酸鈉暴露時,可能引起高血鈉及高氯性代謝性酸血症,或低血壓及神智不清等。固態的漂白劑因濃度較高,多半症狀較液態漂白劑來得嚴重,但仍少有造成明顯腐蝕的報告。至於次氯酸鈉如與酸或氨氣作用,則可產生氯氣或氯胺,對眼睛、呼吸道皆會產生明顯刺激,可致溢淚、眼腫脹、咳嗽、氣喘、化學性肺炎、肺水腫、呼吸衰竭等;並可能產生穿孔,引起氣縱膈腔(pneumomediastinum)。而透析液中如含有氯胺,則可能引起溶血。 實驗室檢查 對於中毒的病患應監測電解質及動脈血液氣體分析。肺部懷疑有傷害者,則應檢查胸部 X 光或肺功能。至於食道灼傷者,應考慮早期進行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治療及預後 對於次氯酸鈉及相關化合物中毒的處理,如為口服,可於中毒後立即以清水或牛奶 120-240ml 稀釋。至於催吐、洗胃或活性碳通常都是不需要的,且可能反而會導致吸入性肺炎。對於懷疑腸胃道有腐蝕性傷害者(如吞嚥困難、疼痛或服食固態漂白劑者),應考慮儘快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以確定傷害程度及後續治療。另外如患者產生呼吸道的症狀,或有肺水腫者,應給予 100% 的潮濕氧氣及其他氣管擴張劑或氣管插管治療。 如為吸入中毒者,除應將患者立即移至空氣新鮮處,並應視患者症狀有無,給予氧氣或其他治療。眼睛或皮膚的暴露,則須以大量清水立刻沖洗,並試觀察是否產生症狀,再決定是否就醫治療。 您應該注意的事項 使用漂白水時應小心處理,因為漂白水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遇熱和光會分解,亦容易與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與酸類會產生氯氣,與安摩尼亞反應會產生氯氨。 不當使用漂白水會影響其殺菌功能,甚至造成意外,威脅健康。 漂白水在太陽光下會釋出有毒氣體,過量使用漂白水或使用濃度過高的漂白水,會產生有毒物質污染環境,破壞生態。 漂白水如果使用不當,卻可能對生態及環境造成衝擊。小的影響是可能對身體、住家用品、水源造成傷害,大者可能殺死環境中有益的細菌,使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及平衡失去功能。 將鹽酸與次氯酸鈉 (俗稱漂白水) […]